清除招投标“猫腻”重点在管住权力
2016年7月,鹰潭市妇幼保健院新院项目获中央预算投资2500万元,但因项目进展缓慢未按要求动工,该款项于2017年7月被省发改委收回。该项目审批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是否存在不作为、乱作为问题?鹰潭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介入调查,内幕随之被一点点揭开……
鹰潭市纪委监委深入调查发现,市妇幼保健院的新院项目,在招投标的各个环节均存在“猫腻”。项目招投标的第一环是确定招标代理机构,有关公司通过向市妇幼保健院领导“拉关系”“打招呼”,取得了招标代理权。第二环是制作招标文件,市妇幼保健院、招标代理机构和妇幼保健院领导的关系户三方共商,通过量身定制招标文件排除竞争对手。第三环是工程建设投标,投标人大肆借用资质进行“串标”“联标”,中标后再“卖标”牟利。
在招投标领域原本有若干监督环节,监管机构若能有效发挥职责,各种“猫腻”便可得以清除。然而,有些从事监督工作的公职人员不仅不能履职尽责,反而成为包庇者,使监督形同虚设。在鹰潭市妇幼保健院新院项目中,招投标监管机构本应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查,对其中设置高门槛排除竞争对手的内容要予以剔除。但市招投标办公室负责招标文件审核的工作人员,因经常审核该代理公司的招标文件,建立了“良好”的关系,且每次都能得到300至500元的咨询费,于是对文件中设置的不合理条款“高抬贵手”。由于招标文件的审核过程缺乏监督,暗箱操作便畅通无阻。
鹰潭市妇幼保健院新院项目招投标“猫腻”众多,折射出招投标行业背后的乱象。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过程中,从项目建设业主方、招标代理机构到招投标监管部门,已经形成了默契的幕后交易,导致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违规问题、腐败问题屡屡发生。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各种“猫腻”的存在,使工程项目的进度、质量得不到保证,政府的建设资金蒙受重大损失,影响招投标的公平公正性,破坏发展环境,损害党委政府形象,需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。
工程项目投投标不容“猫腻”。清除招投标中的“猫腻”,一方面要加大反腐力度。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环节众多,哪一个环节存在“猫腻”,都可能滋生腐败。在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反腐上,要紧盯各个环节的腐败现象,予以重拳出击,严厉打击,形成反腐的震慑效应。另一方面要加大防范力度。要从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全环节着手,堵住各个环节上的所有漏洞,形成全链条防范,使各种“猫腻”失去生存土壤。重点要管住工程项目业主方、监管部门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,防止其利用手中权力和资源操纵和干涉招投标,把工程招投标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,暴晒在阳光下,让相关公职人员在招投标上无法玩“猫腻”。(向秋)
来源:中国经济网